歷屆得獎暨評審名單
得獎人 | 推薦單位 | 研究成果主題 |
---|---|---|
吳明賢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 | 1.幽門桿菌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 2.腸道微菌 3.消化系統惡性腫瘤 |
孫玉珠 |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 | 磷酸鹽轉運膜蛋白的分子結構揭示了對人類磷酸鹽轉運膜蛋白SLC20的見解 |
得獎人 | 推薦單位 | 研究成果主題 |
---|---|---|
陳世彬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 頭痛及複雜性神經血管疾病機轉之轉譯研究 |
黃冠穎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 | 人源單株抗體譜用於剖析重要感染症病原體之抗原性及抗體藥物之探索 |
賴品光 |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 1)多解析度影像報導系統於探索癌胞外體的生體分佈 2)多重冷光報導系統於探測活體內雙股DNA修復動態 |
薛雁冰 | 中央研究院 | 食蟲真菌與模式線蟲C. elegans之間的交互作用: 從分子機制到共同演化 |
得獎人 | 推薦單位 | 研究成果主題 |
---|---|---|
江尚殷 |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 Usp11維持Sox11蛋白質穩定以控制大腦皮質神經生成和神經遷移 |
呂紹維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介白素 20 抗體抑制胰臟癌小鼠免疫檢查點 PD-L1 表現及延長胰臟癌小鼠存活率 |
李姿涵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 | 內質網蛋白TXNDC5穩定肺纖維母細胞TGFBR1蛋白表現以促進TGFβ訊息傳遞進而引起肺纖維化 |
李婉寧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 細胞外囊泡運輸之血管內皮新生因子C促進子宮內膜異位症中淋巴管新生以及免疫細胞浸潤 |
林坤陽 | 中央研究院 | 衰老顯微環境中的Piwi蛋白的減少透過Toll-GSK3訊號路徑導致生殖幹細胞流失 |
陳鈺軒 |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 UBE3C與TRABID拮抗調控VPS34的K29/K48分支型泛素化,藉此調控細胞自噬、蛋白質恆定與肝臟代謝 |
趙彤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 | 細胞自噬阻止粒線體內去氧核糖核酸受損導致的核酸內切酶外漏以維持細胞核內基因體之穩定性 |
劉東璋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分子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 | APE1的外切酶活性藉由誘導性空間填補方式分辨不同DNA受質 |
劉彥呈 | 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 | 褪黑激素誘導AICD 50的類小泛素化修飾並藉由增加基因轉錄活性以及分解Aβ蛋白減緩阿茲海默症的病徵 |
羅尉辰 | 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 龍捲風為靈感的漩渦式聲鉗技術用於超音波對比劑微氣泡的捕捉與操控 |
得獎人 | 推薦單位 | 研究成果主題 |
---|---|---|
MOHD SAUFI BIN HARUN | Non-Destructive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 Advancing skin delivery of α-tocopherol and γ-tocotrienol for dermatitis treatment via nanotechnology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
Ng Shie Yin |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 Pharmacy Practice, University of Malaya | Active targeted ligand-aza-BODIPY conjugate for near-infrared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melanoma |
獎項分類 | 委員姓名 | 服務機關 |
---|---|---|
卓越醫藥科技獎 | 賴明詔 |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 院士 |
江安世 | 國立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 院士 | |
吳妍華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暨研究所 院士 | |
沈哲鯤 | 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院士 | |
陳鈴津 | 林口長庚醫院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 院士 | |
青年醫藥科技獎 傑出論文獎 東南亞傑出論文獎 |
陳鴻震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教授 |
沈孟儒 | 國立成功大學 校長 | |
林琬琬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暨研究所 教授 | |
洪文俊 |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 教授 | |
張智芬 | 國立臺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 教授 | |
裘正健 | 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 教授 |